中国东南沿海北纬30度线附近,依山傍海,风物宜人。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传说上古时期的虞舜出生于姚江边的姚邱山,故又称舜江。姚江源出四明山,至宁波三江口与奉化江汇流成甬江后奔流入海。此方水土孕育了严子陵、王阳明、黄梨洲、朱舜水等硕儒人杰,为余姚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成为“中华文化经络中一个关键的穴位”。而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将姚江文化的追溯投向了远古,为中华文明多元图谱的绘就,翻开了最初的篇章。
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于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地区东部,往南到台州地区,向东越海到达舟山群岛,其中以宁波姚江谷地的文化面貌最为清晰,聚落遗址年代最早。河姆渡文化先民生活时期,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到处是湖泊河流与沼泽湿地。他们在湿地边缘营建房屋,种植水稻、渔猎采集,制作精巧的器具,创造出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大多数遗址文化层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下,得天独厚的埋藏环境,使大量有机质遗物得到良好保存。遗址中出土的大量陶、石、骨、角、牙、木等材质文物和大量动植物遗存,较完整地呈现出先民们的衣、食、住、行、思等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
中国东部沿海面向太平洋,占据着从北纬20度到北纬42度的良好纬度区段,有着18000公里长的陆地海岸线,考古上已发现数百个海岸贝丘遗址,见证着中国海洋文化的深厚历史。但大部分遗址集中在距今6500至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时段,与广大内陆地区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相比稍显单薄。
那么,掩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海洋文化起源和发展的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如今在北纬30度线直接穿过的中国海岸线中段的宁波一带,通过河姆渡、田螺山、特别是井头山等几处远古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可以清晰地重现这里一万年前以来典型的沧海桑田式的环境变迁以及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开发海洋的最初足迹。8000多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就是6、7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直系祖源,也是中国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海洋文化的源头。
{[{ VR_COMPATIBLE_ANDROID }]}
{[{ VR_ANDROID_DETAIL }]}